鑼鼓喧天的奧運盛會,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但在倫敦奧運會上,不少體育強國落馬,失意而歸,其中就包括德國代表團。截止北京時間8月10日,德國僅獲得10塊金牌16塊銀牌和11塊銅牌,總獎牌數(shù)37塊,位列獎牌榜第6位。獎牌數(shù)與上兩屆的四十多塊相差許多,為此德國上下,包括運動員自己,都對此進行了不遺余力的斥責和攻擊。
賽前的期待落空了,這是一屆德國人不愿再記起的奧運會,而批評大多來自運動員自己。德國短跑兼跨欄女選手卡羅琳-尼特拉上周發(fā)布的推特:“嘿,大家,沒有比這更荒謬的了,我們將會因缺少獎牌而被撕成碎片的!別光坐著了!”道出了擁有將近400名運動員的德國代表團的尷尬,許多德國運動員在回國后也遭受了公眾的指責。
游泳選手,4屆奧運金牌得主羅蘭德-馬西斯在總結本屆德國跳水隊的表現(xiàn)時,竟用了“恥辱”、“無能”以及“完全失去進取心”這樣的字眼。本屆奧運會上,德國跳水隊顆粒無收,創(chuàng)下80年來最差紀錄。但他給出的建議卻充滿了德國思維方式,他認為體育界“需要一位獨裁者”,來將體育從“發(fā)展中國家”狀態(tài)中拖出來。
德國《時代周刊》刊登了一篇尖刻的評論,寫道:“我們是否已厭倦了奧運會?是否我們的訓練有問題?”該文列舉了諸多原因,包括過于沉重的課業(yè)壓力,導致學生沒時間參與運動,政府對運動員獎勵不夠(在德國,金牌得主將獲得15000歐元,而巴西則高達40000),以及不適當?shù)挠柧毞绞健?/p>
擊劍運動員艾克-杜普利澤爾接受《德國畫報》采訪時,也表達了不滿。“成績越來越差,”他說,“我們的訓練存在巨大隱患,有些訓練師拋棄了我們,因為他們可以在別的國家獲得更好的環(huán)境,賺得更多。”
德國奧林匹克體育聯(lián)合會(DOSB)主席托馬斯-巴赫,也參與到聲討行列中來,他指出由于在生活上得到幫助太少,許多運動員在退役后難以為繼。他說:“如果哪位運動員開始從事一個項目,想著‘如果我能拿到奧運獎牌,那我的生活就會不同了,’那我還是建議他不如去買彩票呢。”
這與中國力爭金牌的心態(tài)無不相通,得金牌則人人矚目叫好,失金則怨聲載道,奧運的體育精神并不是只有競技的求勝,還有理解尊重。自我反思亦是應當,關鍵是找對原因和方法,有好的心態(tài)和精神。永不言敗的運動,最終目的不僅僅是金牌,而是超越自己,不斷進步,支撐和造就奧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的是“自信、自強、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