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游戲機禁令可以追溯到2000年6月,為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戲,國務院辦公廳曾轉發(fā)文化部等7部門《關于開展電子游戲經(jīng)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
在該《意見》規(guī)定“任何企業(yè)、個人不得再從事面向國內的電子游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的生產、銷售活動?!边@一條政策使得中國游戲機市場的大門正式關閉。
但事實證明,禁令不但沒有達到其初衷,還造成許多危害。游戲機雖被禁了,但禁令也把相當一部分青少年推向了危害性、沉迷性更強的網(wǎng)絡游戲。
而且,游戲機行貨雖然消失,水貨市場卻如火如荼。據(jù)調查,鼎盛時期,索尼游戲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占其全球銷量1/4以上,全是水貨。
而水貨游戲機市場是一個充斥著翻新、假冒、改機的市場,沒有任何正規(guī)游戲廠商進行售后服務,游戲玩家往往會上當受騙購買到假冒偽劣的游戲產品。
游戲機禁令還在客觀上鼓勵了盜版游戲軟件的泛濫,高峰時期,盜版幾乎占領100%的市場。
游戲機在中國雖然屬是非法商品,但諷刺的是,幾乎世界上所有游戲機都是在中國生產和組裝。
這一先天優(yōu)勢使電玩業(yè)本來很可能成為中國企業(yè)的巨大機會,但長達13年的游戲機禁令,使得國內企業(yè)基本喪失了在這一利潤豐厚領域崛起的機會。
隨著上海自貿區(qū)的成立,中國十三年來對外國游戲機的銷售禁令也終于成為歷史。
但目前中國用戶對于游戲沒有形成良好的付費習慣,游戲開發(fā)商必須面臨盜版破解的風險,開發(fā)成本很難收回。
因此,即使游戲機禁令取消,索尼、任天堂等游戲廠商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
國產品牌也在躍躍欲試地進入該領域,圖為昔日游戲霸主小霸王近日推出的體感游戲機。
不過,數(shù)億新消費者的市場潛力無疑是游戲機廠商們放手一搏的充分理由。甚至有些人認為,這項禁令的取消意味著“數(shù)十億美元的天降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