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北京的燕莎商場五樓有一個進口書店,一排排港臺版本圖書價格驚人,我在那里花130塊錢買下一本《蛇杖的傳人》,作者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這本書共15章,涉及的人物是威廉·哈維、何內(nèi)·雷恩尼克、魯?shù)婪颉ぞS肖等,這些人名看起來有點兒生疏,但我們的生命與他們有所關聯(lián)——哈維是發(fā)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奧秘的人,雷恩尼克發(fā)明了聽診器,維肖寫出了《細胞病理學》?!渡哒鹊膫魅恕穼懙木褪轻t(yī)生,作者努蘭也是個醫(yī)生,他用名醫(yī)列傳的方式勾勒出了一部西方醫(yī)學史。在序言中,努蘭這樣說——在寫作任何論文時,都必須讓自己的回答滿足以下五個準則:清晰、連貫、簡明、完整和正確,如果有任何一項付之闕如,就是有所缺損。這是努蘭學醫(yī)時得到的忠告,后來他只要提筆寫作,就會以此來要求自己。
努蘭很會講故事,他會從動人的細節(jié)入手,會把名醫(yī)的生平與醫(yī)學的進步連綴在一起,會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描繪天才。但這本著作還有更動人的地方,那就是“愛與希望”,一種對人類的博愛,一種相信注定要有好事發(fā)生的希望,這份“愛與希望”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之上,只要我們相信理性,就會相信,事情肯定會向好的地方發(fā)展。后來我看到的那些“科學寫作”的好書,大多會給人帶來“愛與希望”。這里面自然包括努蘭的另外兩本名作,《生命的臉》和《死亡的臉》。
努蘭1995年出版的《死亡的臉》(How We Die),這本書講述了最常見的幾種死亡原因——衰老,癌癥,老年癡呆癥,意外,心臟病等?!端劳龅哪槨窐s獲了國家圖書獎,并且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中待了很長時間。在TED的某次演講中,努蘭曾經(jīng)提到過“道德想像力”的概念,即一個成熟之人能夠從他人的視角中觀察到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系。《死亡的臉》開頭一章就描述了努蘭自己的經(jīng)歷——他是個年輕的實習醫(yī)生,在深夜救治一個病人,搶救過程未能成功,努蘭近乎崩潰地痛哭。治病救人,這是讀者對醫(yī)生(或者說醫(yī)學)的期待,然而,我們在《死亡的臉》一書之中看到的不是醫(yī)學奇跡,而是生命的無奈,努蘭想讓讀者了解死亡,更深刻地理解生命意識。
最近我拿到201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的一部作品,同樣來自一位醫(yī)生,《疾病之王:癌癥傳記》(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作者叫悉達多·穆克吉,這本書正文部分470多頁,注釋和索引100頁,可見這是一部專業(yè)性很強的書,但讀起來并不枯燥,因為病患者的故事穿插其中。從某種角度來說,每個病患者都是一個敘述者,如果小說是為了讓我們理解生命,那病患者的經(jīng)歷同樣具有小說一樣的魔力,腫瘤學中的一個不變的事實是“在失敗情緒和希望之間令人不安地交替打轉(zhuǎn)”,癌癥是——而且可能永遠是——我們?nèi)祟惓惺茇摀囊徊糠帧D驴思慷昧嗽S多病人步入癌癥晚期。“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寫道,“在我臨床診治生命中最令人贊嘆的時刻是目睹癌癥晚期患者重獲健康,遇到那些從癌癥這個異國返回人間的男男女女——如此貼近地看到他們從癌癥病魔手中攀爬回來?!?br />
有書評這樣評價《癌癥傳記》:這是一個不得不敘述的史詩般的故事,就像一個充滿激情的年輕神父可能會嘗試敘述撒旦。所有的患者最初都是以故事敘述者的身份開始他們的癌癥歷程,他們成為病痛折磨的敘述者,而醫(yī)生也成為敘述者。
我還沒有看完《癌癥傳記》,也并不是要推薦你閱讀《死亡的臉》或者《癌癥傳記》——畢竟閱讀疾病并不讓人愉悅,我只是想說,有許多專業(yè)的作者,他們寫出的作品體現(xiàn)出了更完美的謀篇布局,也更深刻地揭示了某些哲學問題。與其讀那些半吊子的科普作品,不如去看真正專業(yè)的“科學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