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發(fā)微博暗示離婚的當時,我正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一起,乘車去《快樂男聲》現場看比賽。王菲微博出現二十分鐘后,離婚消息被證實,所有人都開始忙碌,有人電話調度,有人攤開筆記本現場寫稿,車廂里一片熒光閃閃。
娛樂版的慣例,王菲離婚事件的敘述周期,至少也會持續(xù)半個月。誰也沒有想到,一周之后,這消息就已經從談資榜上沉沒。
這沉沒和王菲與李亞鵬的果斷有關,他們沒有任由傳言持續(xù),他們發(fā)出的聲明斷絕了所有后續(xù)消息出現的可能,沒有后續(xù)消息,就等于停止喂養(yǎng),一個事件的新聞生命,自然斷絕。
但一周的熱度,對王菲來說,還是太少了,少到讓似怨似嗔的記者們都感到愕然,而那正是當下的趨勢。我們對“好聲音”、“快男”、“超女”中出現的各色人等,驚艷時也是真驚艷,遺忘時是一點渣兒滓不留,還有《一代宗師》、《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引起的全民共議,轉瞬就被淡忘。網絡的“十五天定律”(對人和事的關注不超過十五天)已經變成“七天定律”乃至“三天定律”。
那些曾經引起我們切身之痛的人和事,也是轉瞬沉沒。有人建了一個名為“中國之爛尾新聞”的微博,試圖追究這些事件的下落:“對于爛尾新聞,我們能做的是不斷地將這些沉下去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拒絕遺忘,拒絕健忘……看看我們都忘了哪些?”事實是,提醒往往只提示著遺忘,風暴中心的人,起初也會感到煩惱,但他們很快就發(fā)現了解決事情的秘訣:等待遺忘到來。而且,遺忘到來的速度在加快,他們不需要等太久。
齊格蒙特·鮑曼用“流動”描繪這種趨勢,他說:“在流動的現代社會,個人的成就無法固化為永久的成就,因為資產很快就變成債務,才能很快就變成無能”。在這樣一個社會里,“沒有什么可以免受用之即棄普遍規(guī)律的支配,也沒有什么可以被容許在過氣之后繼續(xù)存在下去?!比藗儽仨殨r刻保持警覺,勘察世界的最新進展,不斷“去除自身過期的屬性”。
在流沙上狂奔,已經成為一種基本技能。在一切狂熱的時候,突然,所有人決定了:遺忘。沒有一聲號令,也沒有一點兒回響,遺忘來了。就像黑石沙漠的火人節(jié)節(jié)日,人們驟然到來,狂熱奔放地建起一個“城市”,八天后驟然離去,所有的東西都隨身帶走。那個節(jié)日,是我們此刻流動生活的最貼切象征。
在遺忘戛然而止之前,必須預先發(fā)現下一個追隨對象,哪怕下一個對象并無區(qū)別,就像華晨宇和陳翔并無區(qū)別,微信和微博并無區(qū)別,重要的是發(fā)現和追隨,重要的是奔逃的動作,因為流沙在腳下飛速移動。
沒有人是贏家,除了流沙。德·昆西的《英國郵車》里,流沙吞噬了頭戴玫瑰花冠的女郎,但哭泣與鐘聲瞬間被一聲咆哮終止,那咆哮,“是吞噬一切紛爭的勝利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