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Hannah ? ?攝影:付泉浩
? ? ? ? 和趙趙聊天兒,挺有意思。話不在多,在中肯,理不怕深,在生動。短短一個小時,該聊的不該聊的,能說的不能說的,只要我們問的出,趙趙都娓娓道來,講到敏感之處,她抱怨道:“你到時候寫出來,我可怎么混吶?”我立馬圓場:“這段兒掐了不播?!?/p>
? ? ? ? 趙趙,土生土長的北京大妞兒。2005年,成功執(zhí)筆電視劇《動什么,別動感情》,從此一腳踏進編劇圈兒。在風生水起地創(chuàng)作了《結婚進行曲》、《時尚女編輯》等影視劇作品之后,編劇趙趙卻選擇了回歸純文學,她最新的小說集《丫頭兒》上架僅一個月,便登上了三聯(lián)文學類暢銷圖書排行榜。按照她自己的話說,現(xiàn)在,她要“為自己服務”。
? ? ? ? “沒錢的時候你肯定喜歡做編劇,”趙趙毫不避諱地說,“在寫字兒的人里,除了寫歌詞兒的就屬寫劇本兒的掙得多了,因為它量大。”尤其在石康那么一伙“瘋子”走到臺前為編劇勇敢維權之后,現(xiàn)在編劇們看得見的物質收入越來越可觀,除此之外,伴隨著收入提升的,還有這一行業(yè)的社會聲譽以及媒體曝光率。編劇,似乎已經到了不愁“面包”的年代。
? ? ? ? 然而在市場化的大背景下,金錢和資本強力介入,拿人錢財就意味著為人消災,趙趙總結得甚為貼切:“電視劇這種東西是服務業(yè),你要為投資方服務,為導演服務,為演員、為電視臺、為觀眾,為各方服務?!爆F(xiàn)在的編劇也似乎面臨更多的無可奈何和力不從心。
保險參數(shù)
? ? ? ? “我覺得真的不能把編劇單從這個行業(yè)里拿出來聊,現(xiàn)在是整個這個行業(yè)特別可怕,大家急功近利的那種姿態(tài),出好作品真的很難。” 趙趙說:“中國就是明星制,大家捧的都是演員啊,沒有人認為編劇重要,美國人買的是故事,中國人買的是‘哎呦,這個腕兒大,我可得搶來’?!边@個現(xiàn)象在中國并非偶然,從整個行業(yè)來看,是有一個蝴蝶效應的。電視臺賣廣告主要靠電視劇,收視率高,廣告就多,可是電視臺對電視劇的收購方式是一次性買斷,怎樣穩(wěn)中求勝,既迎合廣告商,又迎合觀眾,買最實惠的東西,掙最靠譜兒的錢,電視臺只能根據(jù)一個最保險的參數(shù):主創(chuàng)陣容!投資方同樣想打安全牌,就不敢用新演員,“你只能拿大腕兒放在這個角色上,而不是說找最合適的演員,所以現(xiàn)在新演員很難出來?!痹鴰缀螘r,對于新演員來說,“一角成名”還是個不太遙遠的夢,像江珊,像趙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