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職業(yè)導演,拍了一部“職業(yè)”的電影
Professional,專業(yè)的、職業(yè)的。在香港或臺灣,人們稱贊一張照片很棒,評價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很帶勁,他們經常會說,很pro。
很多導演被問過,為了什么拍電影。在內地,有一批老前輩為了共和國拍電影。還有一大批導演,潑向他們的批評聲音是為了外國人拍電影。也有一些恃才傲物的,他們是為了自己拍電影,不忌諱以片場暴君、專斷獨裁的形象出現。
從1994年的《永失我愛》開始,馮小剛拍了二十年電影,他不斷朝一名專業(yè)的電影導演而努力,并且取得了耀眼的成功。當被問及,《私人訂制》在自己的電影作品中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時,他有些輕描淡寫地說,“就是一名職業(yè)導演,他拍了一部職業(yè)的電影”。
顯然,馮小剛已經把導演當做了自己的一項職業(yè),甚至是賴以生存的終身職業(yè)。也突然想起了一位年輕導演寫的一段話,他說他在一個頒獎典禮上,想起了志村喬在《七武士》里的對白:“我會對得起這碗白米飯?!敝挥羞@樣,我們才能明白,為什么在中國電影導演協(xié)會年度表彰大會上,馮小剛會有那段被消音的發(fā)言以及他到底是為了什么而發(fā)言。
所以,《私人訂制》可以是電影的英文名Personal Tailor,但更不如說,它更是一部Professional Tailor。
早年的馮小剛作品,它們以京味和段子見長,但在這些年,馮小剛又開始偏離了觀眾的既有印象,時而厚重,時而低沉,《非誠勿擾2》更是大談生死離別。對于這個狀況,馮小剛認為那是由劇本所決定的,像《1942》是劉震云寫的,《私人訂制》又是王朔寫的,劇本作者不同,作品的腔調自然也會不同。作為導演,他并不會有意去淡化處理,隨它們自己去揮發(fā)。
幾乎在同一時間,馮小剛又似乎有意識在馮氏喜劇和較為嚴肅的創(chuàng)作之間來回切換。有人認為這是導演個人的選擇,也有人說,他是跟合作者達成的默契。馮小剛坦言道,像《夜宴》、《集結號》、《唐山大地震》,它們的制作規(guī)模比較大,拍攝周期也長,而且相對來說,導演的工作也比較辛苦,強度也比較大,所以出于多方考慮,他一般不會連續(xù)拍攝兩部這樣的大部頭電影,太累人。拍完這些高預算的片子,就會拍攝一些比較輕松的電影。這樣自己感覺也不會那么累,說簡單點兒,就是“在創(chuàng)作節(jié)奏上做調整”。
馮小剛繼續(xù)說道,其實可以更簡單點兒講,拍《私人訂制》,也是為了拍一個能讓華誼公司賺錢的電影。這是一部好玩又“胡扯”的電影,他自己也覺得比較簡單、輕松,相信能讓觀眾好好放松放松。影片的拍攝過程非常順暢,很快拍完、迅速剪完,沒有什么特別狀況。面對《私人訂制》,如果一定要他說有什么個人預期,肯定還是希望幫華誼公司賺錢,票房數字好看點兒。其他的,真沒有什么想法的——也不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