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常任秘書彼得·英格倫挑選出于1995年首次在英國出版的《天堂蒜薹之歌》,作為莫言的入門書。坐落在20世紀的中國農(nóng)村,它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樂園縣過著或多或少百年不變生活的農(nóng)民的故事,他們一直被命令只允許種植一種作物——大蒜——然后在當初一聲令下要求生產(chǎn)大量商品導致市場過剩的官員們,拒絕購買他們的產(chǎn)品時孤立無援地離開。這本書,一直被拿來與《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和《憤怒的葡萄》相比較
由于張藝謀1987年同名電影,它是莫言在西方最知名的作品。電影以該小說的前兩章為基礎(chǔ),《紅高粱》記述了一個家族三代人在20世紀中國農(nóng)村所釋放出的所有恐怖中生存的歷程。該故事由一個成為抗日英雄的女人的孫子進行倒敘,這個女人因給村子里抗日戰(zhàn)士搬運食物而被日軍槍殺。然而,在19世紀30年代,村民不得不用暴力抗衡的并不只是日本人,還有多次毀壞波光粼粼的紅高粱地的歷史土匪
當特約研究員丁鉤兒到達酒國對食人的傳聞進行調(diào)查時,享用了一場食物可能并不像看起來那樣正常的宴會。他在醉得不醒人事時被噩夢攻擊——一個侏儒,一個全身蓋滿鱗屑的惡魔,一隊被抬出準備被食用的小男孩和險惡的烹飪師傅。莫言對中國與食物的關(guān)系的評論在兩個敘事線程上展開——一個偵探故事和“莫言”與一個粉絲之間其他一系列的文字。
這個短篇小說集通過幻想和寓言記錄了二十年間的悲喜劇。一個模范下崗職工試圖成為一個資本家;一個吃鐵的男孩;一個被拋棄的女孩;一個漂走的新娘。莫言說,被饑餓和孤獨所啟發(fā)——作為一個忍受農(nóng)村饑荒的孩子,他被趕去吃煤——這些故事中他對破碎官僚主義和個人求生意志的處理,為他贏得了與卡夫卡相比較的聲譽。
跨越整個20世紀,這個規(guī)模盛大的敘述圍繞著上官魯氏的命運展開。她出生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德國士兵殺害了她的父親,她的母親不久后自殺跟隨而去,留下上官一個人藏在面粉廟之下。被一個阿姨撫養(yǎng)長大,她出去嫁給了一個“連鼻屎都不如”的老公,后來進行了一系列私通,誕下八個孩子,包括后來敘述這個故事的最珍貴的兒子,“金童”。
這個“貫穿中國農(nóng)村奇怪的玩笑嬉鬧”,一個關(guān)于“鋒利的斧頭,壞水和一個生銹的二戰(zhàn)迫擊炮 ”的童話,將在明年一月份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而且比他們預期的還要有趣。這是一個雙重敘述,其中在家庭悲劇推進的同時,一個老和尚傾聽一個新信徒酒肉墮落的故事;出版商把它與君特·格拉斯和維托爾德·貢布洛維茲的作品相比。